Monday, May 29, 2006

国博归来

昨天去国博逛了半天,收获颇大。国博这两天的展览挺多的,有新干大洋洲商代文物展,广西百越文物展,国博珍宝展,印加文物展,西西里五千年文物展等。国博门票的价格适中,一般为20左右。不过还有30元的通票,可以看所有的展览,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我首先看的是新干大洋洲商代文物展。昨天恰好遇见一个比较牛的讲解员,跟着他学了不少东西。新大干州是在江西挖掘的,关于它的年代争论很多,一般认为它是商代。不过出土的文物当中有些具有周代和战国文物的特征,我感到比较奇怪的是为什么不做炭12的年代分析,这样应该可以解决关于年代的争论。商代的文物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但是在辽宁等地也有出土,加上这次的文物展览,就可以发现商代文明的影响范围应该还是很大的。这次展览的文物中有青铜器,玉器,陶器,兵器等,它们都很有特点。

首先展览的是青铜器,新大干州的青铜器明显受商代青铜器的影响,形制和样式都基本一致。但它也有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比如鼎的把上一般都铸有立体的老虎,小老虎低头立耳,徐徐如生。在新干的许多文物当中都可以看见虎的形象,可能虎是当地人的一种崇拜。青铜器中还有一件立体的虎雕像,讲解员说中原文化很少有立体的动物雕像,一般都是平面刻画动物,而周边的少数民族多喜欢刻画立体的动物,因此从这件老虎雕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讲解员还提到一件就是在新干大洋洲青铜器上普遍出了一种麦穗纹,其实就是类似"<<<<"的纹饰,这种纹饰也很少在中原的青铜器中出现。这件青铜老虎雕像比较奇特的地方在于它有两个尾巴,有些专家认为这代表一种特殊的老虎,可能是一种神物。讲解员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专家在乱讲:),他说这样因为那时的人还没有立体的感觉,他们雕刻的东西都是平面的,这件青铜老虎的雕像其实是两个平面的老虎合在一起构成的,这样无论从正面还是反面看都是一只完整的老虎,因此具有美感。我却发现在其它青铜器上的立体小老虎却只有一只尾巴,如果说那时的人没有立体感,那为什么其他鼎上的小老虎只有一只尾巴呢? 讲解员的解释或许还是值得探讨的。新干青铜器不同与中原的另一个表现是很多鼎的足部是扁形的片状,如虎型或者鱼型,而中原商代的鼎多时锥状或者圆柱状。比较有意思的是国博门口有个上海某公司为纪念香港回归而做的大鼎,其足部也是扁足,不知道设计者当时是怎么考虑的。新干的青铜酒器和中原不同之处在于下部都留有加热的地方或者加有足,这可能是因为南方的酒喝前多喜加热,而北方则喜欢直接喝冷酒。

新干的玉器明显受良诸文化的影响,但制作水平要低于良诸。玉器中有一件是玉禅,高约有15cm,雕刻十分精美,我很喜欢。让人更为惊奇的是它的中间有一个较细的孔,贯穿整个玉禅。真不知道那时的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制作整个孔,玉禅本身就比较细,因此在镂空的过程中稍有不慎,打孔打偏就有可能弄坏整个玉禅。还有一件类似于玉佩的玉器,是一件很薄的薄片,上面刻有人脸,比较有意思的是人脸很对称,想想用当时简陋的工具,能雕刻出如此精美和对称的图案,古人的能力真不能小瞧呀。

新干还出土了很多兵器,让人比较意外的是那时人们已经懂得在剑上刻有放血槽。呵呵,第一次搞懂了为什么要使用戈,原来一直觉着戈怪怪的,杀伤力不强。新干还出土了不少的农具,其中有用于牛耕的犁,这说明当时已经有牛耕了。

从新干出来就去了珍宝展,里面都是国博的精品。开始花20元买了一个自动讲解机,发现里面的讲解及其弱智,于是开始无限怀念起新干的讲解员了。珍宝展里也有不少的青铜器,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四羊方尊。四羊方尊制作的很精美,按照新干讲解员的说法,这件青铜器可能也不是中原做得。青铜器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一件汉代的犀牛壶,做得很不错,大概是我见过得做得最好的立体动物雕像了。除了青铜器,还有很多汉唐的陶俑,汉的陶俑都比较小,制作似乎也不是很精美。倒是秦代的陶俑很大气,做得也徐徐如生。记得上次在世纪坛里看见得那个真人大小的秦代陶俑,真是精美。珍宝展里我最喜欢的东西就是一件唐代的陶俑,一匹马,一个马夫,做得实在是太生动和精美了! 当时自己就呆呆的立在那里,看了好一会。怎么说呢,马和人都雕刻的极为生动,神态,动作,都神了。可以说这是我看过的雕塑中最好的一件了!唐代之后多为历代的瓷器,我不是很懂,看得也很匆匆。不过有一件清代的胭脂红的小磁碗,甚是精美。珍宝展里还有一件汉代金缕玉衣,上次在世纪坛已经见过了,到不是很惊奇。不过一直觉着金缕玉衣做的不是很好看,没有什么特点。

Friday, May 26, 2006

终于完成论文了

昨天将论文打印完毕,送交李老师评审。可以暂时轻松一下了,不过下礼拜还要做ppt,将论文的结论修改一下。写论文的过程中有很多感想,准备一一写下来。

Monday, May 22, 2006

大意了!

今天发现googlepages不能访问了,不知道是不是GFW的问题。其实自己早就应该想到这个问题,yahoo GeoCity就是一个很好的前例!

update: 目前还是不能访问,估计是真得被封了!

Saturday, May 20, 2006

复杂的id3

utf8的locale下比较烦人的问题之一就是mp3的id3 tag。昨天想拿mid3iconv将gbk编码的id3全都转成utf8编码。结果在rhythmbox下一切都正常,可是easytag和audacious下确是乱码。开始百思不得其解,以为是转换没有成功呢。后来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mid3iconv默认转换后为id3v2.4标准,但是easy和audacious所用到的库最高之支持v2.3,而rhythmbox则没有这个问题。

Saturday, May 13, 2006

毕业论文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论文终算是略有小成。昨晚将打印好的论文放进老板的信箱后,略微感到有些轻松。不过在接下来的两周内还要接受老板和李大老板的考验,希望都能顺利过关。

写论文最大的感受是在做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定期检查自己的工作,写些报告总结之类的东西。这样在写论文的时候才不至于抓狂。另外如何有效的整理放置文献和计算结果也很重要。我目前放置文献是按照目录放置的,感觉还是有很多不足,有些文献放到哪里都有道理,因此最好是能使用某种文献管理工具。文献的管理可以引入tag和数据库的概念,突然想到能不能用base.google.com自己搭建一个文献管理数据库? 可以试试看。

Wednesday, May 03, 2006

大英博物馆展

昨天去首都博物馆看了"大英博物馆展览“。展品是都是从大英博物馆挑选出来的,反映了世界各地文明的发展历史。展览分为史前时代,古埃及,希腊,罗马,西亚,早期欧洲,东亚,南亚及东南亚,非洲,美洲等几个部分。说实话,看了展览之后,我不得不感慨大英博物馆展品之丰富,范围之广泛。以前也看过不少展览,但都局限于某个方面或者某个时代,像这样全面的展示人类文明发展的展览我还是头一次遇见。

展览的内容很丰富,不如地域和年代的东西放在一起,能让人有所比较,看清其中的发展轨迹和前后的影响关系。我对埃及,希腊和罗马的东西比较感兴趣,看得比较多一些。总得来说埃及文明成熟的比较早,成就也比较高。不过到了公元前后,埃及就逐渐的衰落下去。这次展览展出了一具木乃伊和两个木乃伊人形棺盖。木乃伊全身拿白布包裹,然后用几条布带捆绑全身。这几条布带捆绑的都很规则,具有一种对称的美感。木乃伊面部好像被什么液态涂抹过,有些发黑。木乃伊胸部佩戴有珠宝装饰的饰物。以往在电视里看见的木乃伊全身都是拿布条一层层捆绑起来的,而这次展览的木乃伊好像是用一块完整的布包裹而成,然乎用几条布带来固定住。不知道这两种包裹尸体的方法是不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两具棺盖一具是托勒密王朝的,另一个则应该是之前的。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应该是希腊人的后裔,看来他们受埃及人的影响很大。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接受埃及人的这种风俗的,第一代统治者托勒密就是用埃及人传统的木乃伊的方式下葬的吗? 或者是逐渐受到这种风俗的影响? 展览还展出了不少的纸草,上面的图画和文字都很不错。我比较喜欢的是一尊法老的雕像,全身和底座都是黑色,雕刻的也很精良。要知道这可是公元前一两千年的作用,你不得不感慨古代埃及人文明成就的伟大。中国远古早期文明的雕塑好像都不怎么精良,秦代的陶俑很精致,人物栩栩如生,但到了汉代就不行了。南北朝的佛像很不错之后的雕像大多就都局限于佛,一般的人物雕塑很少,而且也慢慢趋于固定和死板。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感觉,也许我还没有见到更好的中国古代雕塑吧。

希腊和罗马的展览也很不错。展览上知道希腊的绘画分为两个时期,古风和古典。古风时期受埃及人影响很大,古典时期作品的特色就是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种风格了。希腊和罗马展品里我最欣赏的是人物的雕像,希腊罗马雕塑多喜欢雕塑人物,常裸体,裸露生殖器官。这一点好像很少在其他文明中见到,中国的雕像中人物极少裸体,至少我还没见到过,个个都被衣服包裹的严严实实;印度的雕像我见到的比较少,不过很多女神的雕像都是裸露乳房的,而且乳房比较夸张,这次的展露中就有一个;埃及的雕像有裸露上身的;西亚的好像也没有。为什么罗马和后期欧洲的雕塑和绘画中常出现裸体恐怕是受了希腊的影响,那为什么希腊人这么喜欢展现人体的美呢?或许是应该希腊人的人本主义色彩吧。以后有机会了一定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这次展出的人物雕像很很精美,人物雕塑的都是栩栩如生,及其写实。个人是十分喜欢。早期的雕像好像只有眼睛,却没有眸子,后期才慢慢出现眸子。这个我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早期没有眸子呢? 没有眸子的雕像看起来总是乖乖的感觉,好像人没有了灵魂一般。

南亚的展览中有佛像和观音菩萨,长得都很西方,很中国传统的释迦牟尼像及观音像完全不同。特别是观音菩萨,完全和中国的不同。东亚这一块都是朝鲜和日本的东西,中国的一件也没有。

其他文明的内容都是匆匆浏览而过,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

Monday, May 01, 2006

分享与贡献

使用archlinux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直在索取,一直都在使用别人的劳动成果,很想为archlinux做一些事情。虽然自己的编程能力还不是很强,不能从事直接的开发工作。但可以从一些小事情做起,比如维护一些wiki文档,在aur上维护一些中文相关的packages。从点滴做起,慢慢积累经验,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TU或者DEV :)。